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中国人的一天 腾讯 288℃ 评论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小熊,大理人,黑彝族,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,而现在在北京经营了一家云南少数民族餐厅--一村一寨好吃坊。机械制造跟美食餐厅,看起来毫无关联,但对小熊来说,这样的转身很自然。“我自己是云南人,又是吃货,一直很想把云南美食原汁原味地带到北京,让更多人吃到,所以最终开了这家店。”(地道风物&腾讯新闻 联合出品)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为保证最正宗的云南味道,小熊和厨师总是定期去云南各个州县寻找地道的食材和味道。目前店里许多食材和香料,如无量山火腿、腊排骨、紫米、豆腐、茉莉花、酸菜、油浸豆腐乳、辣椒、糟辣椒、柠檬、香茅草等,都从云南直接空运或物流送到北京。图为小熊在北京的店里做米线,而食材都是从墨江带到北京的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小熊在北餐厅的厨师长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墨江人,时常跟小熊说起墨江的饮食文化和双胞胎传说。这让小熊对墨江这个小县城充满向往,于是《一碗北漂的米粉》摄制组将这一站的食材寻访之旅选在了墨江。图为小熊在北京店里给顾客端菜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墨江哈尼族自治县,隶属于云南普洱市,因北回归线穿过,被称作“太阳转身的地方”。墨江县人口三十余万,竟有高达千余对双胞胎的比例,也被誉为“双胞胎之乡”。传言,喝了当地双胞胎井的水,吃一吃当地的食物,就能怀双胞胎,这吸引了许多新婚夫妇来此一游。图为墨江一处菜市场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小熊并非为怀双胞胎的秘方而来,一到墨江县,他就直奔向了菜市场。到了琳琅满目、人声鼎沸的菜市场,小熊如同鱼回到池塘。“作为餐饮人,最喜欢的莫过于菜市场了!这里是所有美味佳肴的源头!”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这边挑挑,那边拣拣,小熊买买买的势头有些刹不住了。“同样的菜,在云南高原种植和北京种植口味都会有很大差异。食材的原生态,也是云南菜最大的特色和优势,所以我要把这些菜都带回北京去。”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除了寻找当地食材,小熊另一件必做的事就是寻找地道菜肴了。云南人爱吃米线,这众所周知。但在墨江,小熊发现了一种市面上并不常见的米线--红米线。红米线在墨江的早餐馆里随处可见,这让小熊异常兴奋,赶紧联系了当地熟人,介绍了两家做红米线的老餐馆。图为小熊在墨江找红米线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凌晨4点,小熊就赶到了小河边一家米线店。从墨江主街道拐进去,沿小河边一直往里走,才找到这家店。说是家店,其实就是店主的住所。楼上住人,楼下经营。原本店主是个77岁的老婆婆,老婆婆年纪大了,就把手艺传给了两个儿媳,如今,已经传了四代。店里最有特色的是肠旺米线,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店里专门吃肠旺。“肠旺”就是大家较为熟知的肥肠,墨江人取“常旺”的谐音,寓意常年兴旺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除了肠旺红米线,小熊还找到一家以花生汤、豆浆汤红米线闻名、经营了26年的老店--刘三米干店。取名“刘三”是因为店主刘大姐在家排行老三;“米干”则是墨江对新鲜米线的专门叫法,不像保质期较长的米线,米干当天制作当天食用,保质期短,一般由专门做米线的人每天早晨送来。刘三米干店基本能保证每天10点之前就把送来的米线全部卖完。图为小熊在刘三米干店吃米线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小熊连吃了刘大姐家两碗花生汤米线,连连称赞,边吃边跟刘大姐请教起来。一聊才知道,除了花生汤、豆浆汤,刘大姐家还有一个外地人少见的东西--海沫醋。临走,大姐装了满满一罐海沫醋醋娘给小熊,还教了不少做菜的秘诀和方法。小熊信心满满跟我们说,“一定要把它们带到北京餐厅,让更多人尝到”。


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回北京的时候,小熊如愿带回了一大堆墨江食材和菜谱。一回餐厅,小熊就拿出记菜谱的小本子,迫不及待地和厨师研究起来,并叫了一帮云南朋友一起品尝。花生汤红米线、豆浆汤红米线、肠旺红米线、海沫醋……这些在墨江的地道好味道,如今也出现在小熊北京的店里了。而小熊对云南美食的探寻和分享,还将在这个餐厅里继续发生。


文章来源腾讯新闻,建议下载腾讯手机新闻客户端浏览

转载请注明:微图摘 » 【中国人的一天】寻找墨江红米线

喜欢 (0)or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